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该标准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实施。新国标首次提出因内短路发生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的要求,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
相比2020年的国家标准,新国标增加了快充循环后的安全测试,并修订了热扩散测试,新增了底部撞击测试。热扩散测试要求电池单体内短路导致热失控后,电池需在不起火、不爆炸的情况下发出报警信号,且烟气不对乘员造成伤害。底部撞击测试则要求电池包或系统在受到撞击后无泄漏、外壳破裂、起火或爆炸现象,同时满足绝缘电阻要求。
针对超快充技术,新国标还规定,充电时间不超过15分钟的电池单体,在300次快充循环后进行外部短路测试时,同样要求不起火、不爆炸。新申请型式批准的车型从2026年7月1日起执行新国标,已获得型式批准的车型从2027年7月1日起执行。
宁德时代表示,此次新国标的实施前提是整个动力电池行业的技术提升。新能源汽车火灾常常与动力电池有关,车辆剧烈碰撞损伤电池以及电池过充过放、充电功率过大、电池质量问题等都可能导致热失控。今年以来,多起新能源汽车碰撞起火事故引发公众高度关注。例如,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召回部分国产和进口沃尔沃汽车,原因是高压动力电池的制造问题可能导致电芯内部短路,极端情况下可能引发电池模组热失控。此外,小米汽车也发生了严重车祸,导致车上三名女性遇难,事故原因推测为猛烈撞击隔离带水泥桩后整车系统严重受损所致。
根据《2024新能源车险发展报告》,2022年1月至11月间,新能源车起火事件中,充电过程中自燃占22.67%,行驶时自燃占16%,静止停放时自燃占38.67%,碰撞引发起火占9.33%,其他原因占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