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在北京亦庄落幕。这场比赛吸引了二十多家参赛队伍,尽管过程中出现了摔跤、换机器人等情况,但这些意外被视为“有效失败”。比赛不仅验证了机器人在真实场景中的应用潜力,还让投资人看到了落地机会,同时为企业带来了商业流量。
从实验室到马拉松赛道,一个新兴产业正在不断探索和重构新的世界。稳定性成为关键因素之一,季军仅需更换一次电池。当天上午,2025北京亦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结果揭晓,来自北京的“天工Ultra”和松延动力机器人N2分别获得冠军和亚军,上海卓益得机器人有限公司的行者二号机器人则获得了第三名。
卓益得创始人李清都在赛后表示,行者二号双足机器人在比赛中的稳定表现证明了其市场可靠性。该机器人采用肌腱仿生驱动技术路线,突破了传统机器人受制于电池能量密度与电机功率密度的瓶颈。行者二号身高一米七,整机重量仅28公斤,轻量化设计优势明显。通过绳驱动技术,多个电机按功率需求动态分配给多个关节,节能且能降低峰值功率。目前,行者二号可实现6小时的动态续航,并正在进行量产准备。
灵宝CASBOT相关负责人透露,几乎所有赛队都是凌晨三点左右前往现场准备。参加本次比赛的CASBOT SE运动能力有所升级,在得知比赛消息后,CASBOT SE已经在实验室进行了大量测试。比赛中,CASBOT SE实现了较高的稳定性,没有出现摔倒等意外情况。灵宝计划在2025年实现线下交付一百台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