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4月21日6时开盘,美元指数跌破99关口,在98至99区间内震荡走弱。截至北京时间17:29,美元指数报98.01,日内下跌幅度达1.37%,盘中最低触及97.96。自今年1月美元指数升破110整数关口后,年内累计跌近10%。
在金融市场中,美元指数跌破100通常被视为趋势性转折的起点,进一步下探至99以下则预示着更深层的系统性风险。自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美元指数已有五次跌破100的时间段,这次是第六次。高盛报告指出,特朗普关税不仅导致价格上涨,还伤害了美国公司利润和家庭消费能力,动摇了强势美元的核心支柱。
当前美元再度贬值引发市场关注,现货黄金突破3400美元/盎司,创下历史新高。全球市场的资金流动和风险偏好正在重构。
历史上,美元指数跌破100往往预示着经济周期的终结。1974年至1975年,美国陷入经济衰退和石油危机,美元指数持续低迷;1977年至1981年,滞胀爆发,美元失守100长达三年;1985年“广场协议”后,美元从历史高位160降至100以下,全球进入汇率协调时代。
1974年11月至1975年7月,美国经济陷入二战后最严重的一轮衰退,工业产出与消费骤降。美联储被迫全年持续降息,美元指数低于100的状态维持了8个月。1977年至1981年,美国再次深陷滞胀泥淖,卡特政府采取激进的财政刺激和货币宽松政策,结果通胀率飙升至13%,长期利率失控,黄金首次站上800美元/盎司,美元指数长期跌破100并维持低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