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以文从戎唤醒全民抗战决心 文艺成为抗日利剑【今日】_资讯_56之窗网手机版
社会新闻
他们以文从戎唤醒全民抗战决心 文艺成为抗日利剑【今日】
2025-08-31 21:32  点击:14

80多年前,文学在抗战烽火中肩负起唤醒民众、救亡图存的使命。它不再是书斋里的吟咏,而是战场上的号角,为民族的屈辱与抗争书写、追问、呐喊。今天,我们重读那些滚烫的文字,感受字里行间汹涌澎湃的民族怒潮。

他们以文从戎唤醒全民抗战决心

卢沟桥的炮声惊破了北平的宁静。老舍笔下的祁老爷试图用米缸堵住家门,却堵不住侵略者的铁蹄。《四世同堂》以史诗般的笔触描绘了小羊圈胡同百余个人物在国难中的沉浮。从苟安到彷徨,再到奋起抗争,老舍的笔如利刃,剖开了那个时代家国命运的沉痛与觉醒。老舍曾说,文章入伍,以文章抗击侵略者,发挥了炸弹作用,唤醒民众、激发民众的抗战激情。

他们以文从戎唤醒全民抗战决心 文艺成为抗日利剑

九一八事变将白山黑水推入深渊。李辉英的《万宝山》、骆宾基的《边陲线上》、舒群的《没有祖国的孩子》,尤其是萧红泣血而著的《生死场》,这些流亡关内的青年作家用文字控诉侵略者的暴行,记录同胞的苦难与不屈。“我不当亡国奴,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鬼”,这不仅是书中人物的呐喊,更是亿万中国人的共同誓言。

他们以文从戎唤醒全民抗战决心 文艺成为抗日利剑

七七事变彻底点燃了全民族的怒火。“我们有笔的时候用笔,有嘴的时候用嘴,到嘴笔都来不及用的时候,便势将以血肉和敌人相搏于战场。”中国剧作者协会仅用三天创作的《保卫卢沟桥》,发出了时代最强音。陈白尘、张季纯、胡绍轩等剧作家纷纷以卢沟桥为题材,笔就是枪,台词就是子弹,他们守住的不仅是文化阵地,更是民族解放的希望。卢沟桥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军事上重要的地方,更是一个文化符号。大量关于卢沟桥的诗词、图片,甚至卢沟桥上狮子的书写,当卢沟桥丢失时,人们非常激动和难受。文学对于卢沟桥成为全民族抗战的标志起到了重要作用。

你可能感兴趣
马龙观看阅兵震撼又幸福 致敬守护和平【今日】
国外网友被中国阅兵震惊!【今日】
王炳忠参与现场阅兵观礼直言很震撼 感受祖国强大力量【今日】
警医联动跪地抢回跳停的心 男子被救护车送往医院进一步救治【今日】
左权外孙带姥爷一家人合影观礼:他们看到一定会欣慰的!【今日】
车牌号1945的车上一定载着英雄 致敬伟大胜利【今日】
广东男篮全运会阵容:赵睿 胡明轩 徐杰 沈梓捷领衔!【今日】
15岁男孩因咳嗽到医院检查被确诊肺癌!医院:长期在二手烟环境中等多
中国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在天安门城楼观礼画面曝光【今日】
河南小伙张威任阅兵升旗手,每天挥臂1300下,13双破手套令人泪目【今
泰国会提前大选吗 解散议会铺路【今日】
男子给女友转账备注“自愿赠与”,分手后起诉返还 恋爱转账引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