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两县遭冰雹袭击 道路成“冰河” 极端天气频发挑战防灾体系【今日】_资讯_56之窗网手机版
社会新闻
甘肃两县遭冰雹袭击 道路成“冰河” 极端天气频发挑战防灾体系【今日】
2025-09-17 23:10  点击:3

9月16日晚,甘肃甘南的夜色被砸落的冰雹撕裂。临潭与卓尼的街道上,冰粒堆积如雪,道路瞬间化作“冰河”。这不是电影场景,而是真实上演的极端天气突袭。气象台在灾前6小时发出橙色预警,但冰雹过后,农田覆膜破碎、圈舍坍塌,农业设施在自然之力前显得不堪一击。

甘肃两县遭冰雹袭击 道路成“冰河”

这并非孤例。2025年以来,定西、天水、临夏等多地接连拉响冰雹警报。康乐县曾出现超过10厘米的积雹,中药材幼苗毁于一旦。尽管有预警,损失依然存在。问题不在于天气本身,而在于我们是否真正为“下一秒的极端”做好了准备。

甘肃已构建起从省级法规到基层响应的防灾框架。《甘肃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明确预警发布权责,乡镇须第一时间传播信息;“十四五”防灾规划要求重大项目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从源头规避风险。然而,制度落地还需穿透“最后一公里”。预警信息能否精准送达田间?农户是否知晓如何应对?防雹作业能否覆盖所有高风险区?这些细节决定成败。

农业基础设施的脆弱性在这类灾害中暴露无遗。彩钢房倒塌、覆膜损毁,反映的不仅是材料抗灾能力不足,更是建设标准与灾害强度的脱节。未来应推动防雹网、抗雹大棚在中药材、高原夏菜等高价值作物区普及,并将设施韧性纳入农业补贴考核。不能让农民用血汗换来的产业毁于一场可预见的冰雹。

更深层的出路在于构建“灾前有防、灾中有救、灾后有补”的闭环。农业保险理赔已在应急响应中被提及,但覆盖面仍有限。甘肃需加快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将冰雹、大风等纳入保障范围,财政补贴引导,让农户敢种、敢投。当保险成为“安全垫”,农业才能真正扛住天灾。

极端天气正从“偶发”走向“常态”。预警只是起点,真正的防御藏在每一栋加固的圈舍里,每一张铺开的防雹网中,每一份到账的保险赔款上。防灾的目标不是等待奇迹,而是让每一次预警都成为避免悲剧的倒计时。

你可能感兴趣
“消失”的村镇银行 合并重组加速【今日】
山东男子称去泰国赚钱后失联 妻子焦急等待消息【今日】
湖南富豪离婚后又给女儿塞超7亿元 赠与协议终履行【今日】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开幕 还原历史场景引发关注【今日】
探访七三一罪证陈列馆 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今日】
捷豹路虎受网络攻击停产 员工休假 生产中断或持续至11月【今日】
女子骑平衡车摔倒骨折质疑路不平 推卸责任引争议【今日】
印巴以伊热点国家军官齐聚北京 全球安全对话开启【今日】
A股收评:创业板指涨1.95% 沪深两市成交额放量【今日】
都“举白旗”了 菲律宾为何还否认 试图混淆视听【今日】
网红“小黑妮”结婚带货 直播间被封 婚礼变卖场引争议【今日】
美银预警:黄金将成最大赢家 美联储降息或助推金价【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