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发布研报指出,随着美联储9月预防式降息预期增强,港股核心资产的配置价值愈发明显。历史数据显示,美联储历次降息对港股短期内有显著提振作用,但中长期效果取决于降息是否能有效拓宽中国的政策操作空间。预计此次降息仍为预防式,美国就业市场虽有所降温,但经济韧性仍在,降息旨在应对潜在风险。短期内,科技、可选消费、医药等成长板块可能受益,若中美同步宽松,有望吸引更多外资流入港股。
近期,市场对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的关注度逐渐升高。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会议上发表鸽派言论,强调当前风险平衡变化需调整政策立场,并指出就业市场下行风险上升。此外,8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低于预期,失业率从7月的4.248%升至4.324%,ADP和PMI就业分项数据也全面走弱,显示就业市场延续下行趋势。根据CME数据,市场对9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预期达89%,同时普遍预期2025年美联储将降息2-3次。
回顾1984年以来的9轮降息周期,可以分为纾困式降息和预防式降息。除2020年新冠疫情带来的冲击外,其余三轮纾困式降息平均幅度为577个基点,持续时间约28个月;而预防式降息通常降息三次,平均幅度为77个基点,持续时间约一个季度。对于港股而言,不同类型的降息影响各异。预防式降息下,美国经济基本面仍具备韧性,流动性宽松并未引发大量外资流入中国;而在纾困式降息中,短期因美元走弱预期资金可能流入港股,但长期受全球风险偏好下降影响可能撤出。
美联储降息对港股的短期提振效应显著,多数周期均推动港股短期上行。在纾困式降息中,港股表现与外资流向呈现阶段性同步,初期市场随流动性宽松上涨,但中期受盈利预期压制下行,直至经济企稳后逐步反弹。预防式降息下,港股走势常与外资流向背离,核心驱动力在于降息为中国政策操作空间提供支持。例如,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降息为香港市场金融保卫战创造有利环境;2024年美联储降息直接影响有限,中国政策组合拳成为港股上涨的关键引擎。
预计本轮美联储降息大概率为预防式,美国就业市场虽出现降温信号,但经济韧性犹存,降息旨在应对潜在风险。短期内,流动性宽松有望对港股形成边际提振,科技、可选消费、医药等成长板块表现更优。中长期来看,若中美同步宽松,将带来港股外资的流入。EPFR数据显示,8月以来主动外资持续流入中国,欧洲、韩国资金增配明显。截至7月,主动外资配置中国资产比例仅为7.0%,较中国资产全球市值占比低配6.1个百分点,随着我国稳增长政策落地与基本面筑底,外资增配空间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