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淀粉肠引发的连锁反应,让大同四中副校长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视频中女生带着哭腔的“还给我”与副校长那句“你看我给不给你”的强硬回应,像两把锋利的剪刀,咔嚓剪开了校园管理权的模糊地带。这场看似简单的钥匙争夺战,实际上暴露了教育权力在校门外的野蛮生长。

2025年11月1日中午,大同四中南校门上演了一出现实版“权力的游戏”。女生将电动车停放在所谓“学生出行通道”购买淀粉肠时,副校长以造成拥堵为由强行拔走车钥匙。校方三次通报的措辞变化耐人寻味:从最初强调“网络视频有夸大成分”,到最终承认“双方均有不当行为”,字里行间藏着管理者进退维谷的尴尬。现场视频显示,钥匙串上还挂着女生家门钥匙,这种“连坐式执法”让教育管理的温度瞬间降至冰点。

争议焦点直指南校门通道的法律属性。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人行道标准宽度应≥2.5米,但涉事区域究竟是市政道路还是校园延伸区?城管部门与校方各执一词:前者认定属公共管辖范围,后者坚称是校园管理区。三维地图还原显示,该通道恰似教育权力的“灰色地带”——既不在校园建筑红线内,又未明确划归市政管理。这种权属模糊造就了副校长越界执法的温床,也让学生权益成了“三不管”地带的牺牲品。

副校长三个动作经不起法律推敲:扣押钥匙涉嫌违反《民法典》第267条“无权占有”;干预校外交通违背《道路交通安全法》第5条执法主体规定;所谓“没收”更超出教育部《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授权范围。2019年某中学保安校外扣手机被判赔偿的案例早已划清界限,可惜有些管理者仍活在中世纪领主思维里——校门一开,方圆十里皆属“教育领地”。这种权力幻觉下,电动车钥匙成了现代版的“城门钥匙”,副校长则自诩为守城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