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末,全球与国内黄金市场呈现显著分化态势。国际金价一度上涨至超过4300美元/盎司的历史高点后大幅下跌,跌破3950美元/盎司;而国内品牌足金首饰价格则持续高位运行。例如,10月26日老铺黄金全线产品调价,幅度在18%至25%之间;周大福首饰金价从10月28日的1198元/克涨至11月3日的1259元/克。

这种“内外背离”的行情,反映了黄金投资属性与消费属性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差异化表现。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发布的新政自2025年11月1日起实施,核心内容包括: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或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标准黄金时,卖出方免征增值税;实物交割出库时,根据黄金用途适用差异化增值税政策。此举旨在进一步堵塞税收套利空间,引导市场规范发展,增强税收确定性和市场透明度,推动黄金市场向更高效、规范的方向演进。
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波动主要受金融属性驱动,直接响应全球宏观经济信号。近期国际金价承压,主要因为避险需求阶段性降温、技术性回调叠加获利了结以及美元走强等因素。不过,长期支撑因素如全球央行净购金量的增长并未消失,为金价提供了底部支撑。
国内黄金消费市场遵循相对独立的逻辑,核心聚焦黄金的商品与情感、文化属性。消费者愿意为工艺价值、设计理念与情感需求付费,支撑了国内金饰价格相对于原料金的“高溢价”。具体来看,国内金饰价格“抗跌”与需求韧性源于复合定价模式决定的价格刚性、汇率“防火墙”效应缓冲跌幅以及消费形态升级支撑的需求韧性。尽管国内首饰黄金消费量有所减少,但消费总金额已创历史新高。
未来,黄金投资与消费市场的分化可能持续。投资类黄金将继续依托避险属性寻找价值锚点,而品牌金饰则会在文化溢价与工艺创新中重塑市场定位。投资者应警惕将首饰金等同于投资品的认知误区,避免被误导;消费者购买金饰应回归消费本质,在预算框架内综合权衡工艺价值、品牌定位与价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