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了在晚高峰送餐时保持清醒,36岁的外卖员胡先生在短时间内连续喝下六七瓶功能性饮料,结果第二天突发抽搐、意识不清,被紧急送进重症监护室。
医生们推测:这很可能是“中毒”了!于是,他们立刻将胡先生的血液和尿液送到毒物检测中心。

在患者病情加重后采集得血液样本中(距离摄入时间约40个小时),毒物检测仍检测出咖啡因。值得注意的是,其尿液中咖啡因浓度甚至高于血液,说明即使在医院采取水化、利尿等促排措施后,他体内仍残留大量未被代谢的咖啡因。
据测算,胡先生在短时间内摄入的咖啡因总量约在300~350毫克左右,相当于6瓶功能性饮料的咖啡因含量。 而根据欧洲食品安全局建议,健康成年人单次摄入咖啡因不应超过200毫克,每日总量不宜超过300-400毫克,胡先生摄入了远超安全剂量的咖啡因。
功能性饮料为什么不能多喝?
市面上常见的功能性饮料,除了含有牛磺酸、维生素等,其提神效果主要来源于咖啡因。一个必须牢记的常识是: 多数产品说明书上明确建议每日饮用不宜超过1-2瓶。
过量的咖啡因会过度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不仅不能提升工作效率,反而可能导致心悸、焦虑,严重时引发抽搐和意识障碍等中毒性脑病。
有研究表明:每天饮用250毫升功能饮料,就会增加年轻成年人患焦虑和抑郁发生的风险。而对于青少年来说,代谢咖啡因的能力比成年人弱,如果常喝功能饮料不仅会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还会减少青少年的睡眠时间,导致睡眠障碍。
另外,过量摄入功能饮料会导致血管内皮功能改变,引起急性血管内皮障碍。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华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分会等5机构发布的《咖啡与健康的相关科学共识》中建议:普通成人每天咖啡因摄入量应控制在400毫克以内。
一般的功能饮料咖啡因含量为50~504毫克/罐或瓶,如果控制不好饮用量就可能会超量摄入咖啡因。
其次,过量摄入功能饮料还会导致糖摄入过高,《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每人每天糖的摄入量最好控制在25克以内,而功能饮料一般糖含量都不低。还是上面提到的那份测评中显示:市面上常见的这6款被测功能饮料中,糖含量最低的为1.32克/罐,而最高的达到了37.62克/罐,只喝一罐就超出了25克的标准。
过多糖的摄入不仅会增加患龋齿的风险,还会增加肥胖和慢性病的发病风险。有数据统计,仅2017年我国就有近1.3万人的死亡可归因于甜饮料导致的冠心病和糖尿病。
所以,别以为功能饮料能提神醒脑还有点营养成分就肆无忌惮地喝,控制好量才能更好地利用它。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自深圳晚报、深圳新闻网、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