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以色列15架战机在卡塔尔多哈执行了“烈焰之巅”行动,这不仅是针对哈马斯高层的军事打击,更是巴以局势乃至中东地缘政治博弈的一个引爆点。当以军导弹精准命中目标时,停火谈判的脆弱希望被彻底击碎。这场筹划数月的行动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立场博弈与战略考量。
以色列将此次行动包装为“正义复仇”,强调哈马斯对2023年10月7日袭击的直接责任,并声称使用精确弹药减少平民伤害,试图构建合法反击的形象。然而,这种说辞在国际法和现实面前显得无力。卡塔尔作为主权国家,其境内遭到外国军队空袭,是对国家主权的公然侵犯。卡塔尔外交部谴责此举违反国际法并非无稽之谈。更讽刺的是,多哈是哈马斯谈判团队的聚集地,此次袭击直接摧毁了停火谈判的人桥梁,即使哈利勒・哈亚的生死仍存争议,哈马斯谈判层的恐慌与不信任已蔓延开来,后续谁还敢坐在谈判桌前?
从战略逻辑来看,以色列的“精准”打击更像是短视的情绪宣泄。近期耶路撒冷持枪袭击、加沙以军士兵遇袭事件让以色列国内复仇情绪高涨,内塔尼亚胡政府需要用一场漂亮的打击来稳固支持率。但这种“以打促谈”的思路本质上是对巴以矛盾本质的误判。哈马斯的强硬态度源于对加沙封锁和民生困境的长期不满,而非单纯的敌视以色列。空袭或许能消灭几个高层,却无法消除对抗的根源,反而可能使哈马斯基层更加坚定“以暴制暴”的信念,未来以色列面临的恐将是更频繁的零星袭击,陷入“打击—报复—再打击”的恶性循环。
最耐人寻味的是以色列高级官员透露的“特朗普批准”一说。这表明此次行动不仅仅是以色列的独立决策,而是美国中东战略的一部分。当前特朗普若真介入,背后有两层考量:一方面,2024年美国大选临近,特朗普需要通过支持以色列巩固犹太选民的支持,同时塑造“强硬应对中东乱局”的形象;另一方面,美国希望通过此次袭击敲打卡塔尔,使其回归美国主导的秩序。卡塔尔作为哈马斯的重要沟通渠道,近年来在中东事务中逐渐展现自主性,甚至与伊朗保持微妙互动,美国借以色列之手施压意在改变这一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