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3日上午,辽宁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内响起12声庄严的枪声,30位离别故土七十余载的志愿军烈士英灵终于在国家最高礼节中安息。这场仪式不仅是国家层面的庄重典礼,更像一面无形的鼓,在陵园内外激荡起亿万国人内心深处的共鸣,将民族精神以最温情、最真实的方式展现。
此次安葬仪式是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安葬的延续,体现了国家对英雄承诺的坚守与兑现。鸣枪12响,这军事礼仪的最高规格,不仅肯定了烈士功勋,也表达了国家意志与民族情感,昭示着国家对英雄的永恒铭记与尊崇。它向世界宣告:无论时隔多久,无论身在何方,祖国从未忘记,人民永远铭记。
真正触动人心的是那些陵园内外民众自发的行为。在庄严肃穆的墓碑前,除了官方的花圈,更多的是民众自发摆放的糖果。这种无声的“甜”寓意深远,直抵人心:“如今生活很甜,是烈士们牺牲换来的。”这种朴素而充满力量的表达,将烈士的奉献与当下和平幸福的生活紧密连接,真挚情感无需言语,已然触动人心。
令人动容的是那些跨越时空的战友情谊与血脉传承。92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兵吕良颤巍巍地走到二叔吕景文的墓前,念诗落泪,那份迟暮的思念与战火中结下的兄弟情,是历史最真实的注脚。七位平均年龄逾九十岁的老兵,身着整齐的老式军装,集体看望“老战友”,他们唱起《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擦拭伴随多年的军号,手写诗稿寄托哀思,甚至亲手包饺子,只为请“战友们回家吃”。这些细节承载着厚重的个体记忆与战友情谊,是民族精神活态传承最直接、最感人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