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海鲜就不用补碘?专家释疑 海鲜≠高碘食物【今日】_资讯_56之窗网手机版
奇闻趣事
常吃海鲜就不用补碘?专家释疑 海鲜≠高碘食物【今日】
2025-09-18 22:36  点击:5

秋风起,开渔忙。福建人的餐桌上出现了各种海鲜,如多汁的海蛎、鲜美的带鱼、肥嫩的黄花鱼等,一口下去全是大海的鲜味。市民们纷纷采购这些美味的海鲜。

常吃海鲜就不用补碘?专家释疑

近期,关于海鲜补碘的说法再次出现。有人认为经常吃海鲜就无需食用碘盐。然而,这种观点并不准确。根据福建省近年开展的碘缺乏病病情监测结果显示,儿童、成人及哺乳妇女的碘营养水平总体处于适宜范围,但孕妇群体的碘营养水平仍略低于推荐标准。这表明即使在沿海地区,碘摄入问题也不容忽视。

常吃海鲜就不用补碘?专家释疑 海鲜≠高碘食物

数据显示,海带(2950 μg/100g)、紫菜(4323 μg/100g)和海草(15987 μg/100g)是碘含量高的食物。然而,人们日常食用的大部分其他海鲜,如海蛎、带鱼、黄花鱼、鱿鱼等,碘含量并不突出:带鱼约为40.8 μg/100g,大黄鱼14.9 μg/100g,甚至不足鹌鹑蛋(233 μg/100g)和牛奶(20 μg/100g)的水平。事实上,除了少数几类“高碘选手”,大部分海产品的碘含量与常见的肉蛋奶类相差不大。值得注意的是,海带、紫菜等虽然含碘量高,但实际食用频率和数量有限。

根据2022中国居民膳食平衡宝塔推荐的一天饮食摄入情况,一位25岁男性每日通过食物天然摄入的碘为67.5μg(烹调的损失率约为20%),远低于成人每日120~600μg的推荐摄入量。即便加上经常食用海鲜,也难以弥补这一缺口。而如果每天摄入5g加碘盐(约提供100μg碘),碘摄入水平则可达到适宜范围。

因此,“经常吃海鲜就不需要吃碘盐”是一个认知误区。在当前饮食结构下,碘盐仍是我国绝大多数居民(包括沿海地区)膳食碘的重要来源。除甲状腺疾病患者需遵医嘱控制碘摄入外,绝大多数人都需要长期食用碘盐。

为了保证碘盐的有效性,在购买、保存和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购买小包装和印有指定标识的加碘食盐,一次购买不宜过多,存放时间不宜太长;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炉火的地方,最好避光保存;为减少碘损失,菜品出锅时放盐。

海鲜美味又营养,但靠它补碘还远远不够。科学搭配碘盐和海鲜,才能保证碘摄入充足,助力健康。

你可能感兴趣
女教师手术后致残 医院被判担全责 漏诊伪造病历引发争议【今日】
新学期多地中学颁发“发型令” 引发热议【今日】
60岁大爷成为大一新生重回校园 与00后同宿舍引热议【今日】
国台办驳斥“台湾地位未定”谬论:非常明确 属于中国【今日】
陈佩斯为《731》包场30场 用行动守护记忆【今日】
黄金冲高失守3700美元 美联储降息影响显现【今日】
鄂渝川陕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应对暴雨汛情挑战【今日】
华为发布全球最强算力的超节点 引领AI基础设施新范式【今日】
广州不锈钢盲道引发多人摔倒 光滑如冰隐患大【今日】
德甲樊振东所在球队排名升至第三 赛季表现亮眼【今日】
大理苍山遇难男童母亲再发声 赔偿协商未果引发关注【今日】
华为鲲鹏产业规模今年有望破360亿元 持续高速增长【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