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5年10月中央银行各项工具流动性投放情况。其中,公开市场国债买卖净投放200亿元。这意味着自2025年1月以来暂停的国债买卖在10月恢复,当月向银行体系注入长期流动性200亿元。
在10月27日举行的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央行行长潘功胜宣布,债市整体运行良好,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市场分析认为,央行重启国债买卖操作既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加强货币与财政政策协同,也有利于释放流动性,稳定市场预期。
去年8月,央行开始在二级市场进行国债买卖操作,截至去年12月,共累计买入1万亿元国债。今年年初,考虑到债券市场供求不平衡压力较大、市场风险有所累积,央行暂停了国债买卖操作。11月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公开市场国债买卖净投放200亿元。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国债买卖净买入的操作模式体现了央行呵护市场流动性和稳定债市预期的目标。同时,200亿元较低的净买入规模也表明央行无意引起利率过快下行,因此操作稳健,避免对债市预期形成过度影响。但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指出,即便从10月28日开始恢复操作,至10月末也只有4个交易日,相当于日均净买入50亿元,规模并不小。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升至1.8%附近,期限利差走阔,债市整体运行良好,已具备恢复国债买卖的条件。此外,恢复国债买卖操作有助于加大对银行体系长期流动性的支持,进一步释放稳增长信号,有助于稳定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
随着买断式逆回购和MLF(中期借贷便利)的不断操作,近期将迎来较大的到期压力。市场分析认为,此次央行重启国债买卖操作将增加今年四季度流动性投放的灵活性,保持流动性充裕。同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11月5日将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7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3个月(91天)。数据显示,11月有7000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11月5日开展的7000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为等量续作,有助于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