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录音,将王家卫的墨镜砸在地上。
10月底,青年编剧“古二”在网上曝光了多段录音,内容是知名导演王家卫与电视剧《繁花》的编剧秦雯等人的私人谈话,涉及多位知名演员和剧组内部的细节。其中包括王家卫对部分演员人品、身材的点评,且不乏负面词眼。此外,录音还涉及了掠夺编剧署名权与劳动成果的相关嫌疑。爆料者古二指控称,自己为《繁花》编剧付出了大量创造劳动,创作贡献却被王家卫团队拒绝承认且无偿占用。
历来神秘、曲高和寡的王家卫被偷袭,粗言不慎暴露,遮挡真实情绪流动的墨镜,猝不及防碎在了地上。从表面上看,王家卫私下言论令人惊诧,但如果真的要对整件事情进行道德评判,古二将私密聊天的擅自曝光,也是“小人”之行。
他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底线,且利用自己在某些事情上的弱势立场,擅用舆论私刑对个人进行审判,以期达到维权或报复的目的。舆论霸凌的恐慌,平等蔓延到了每一个人身上。
如古二所愿,录音公布后,的确在公共舆论中引发了一场道德审判。不过,即便擅用“私刑”似乎更值得警惕,但明星演员的八卦,以及关于创作行业内部的压榨、侵占等权力结构弊病,终究引发了更大面积的公共关注。
这不难理解。大众会自动关心带有八卦性质的信息,也会更关心与资源和权力分配相关的话题,因为这涉及每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不过,到了今天,八卦的分发机制早已改变,权威者完全意料不到自己可能“栽”在什么人手上,而实施舆论审判的普通人,也不再能掌控曝光程度与公共话语的流向。
